在電商低成本運營的誘惑下,不少辦公家具企業紛紛開拓電商渠道。不過,由于電商平臺監管力度的缺失,存在一些亂象,誤導或者打擊到消費者的購買信心。因此,對于辦公家具企業而言,實實在在的經營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網購亂象難絕 櫥柜企業應當誠實經營(圖片來源網絡)
虛假促銷活動還需加強監管
“網絡搜索界面單價顯示幾百塊錢,一下訂單上千塊”是消費者常見的吐糟。“單品顯示促銷價與實際訂單成交價相差太遠,低標價給顧客帶來極大的心理暗示和誘惑進店。”這就是網購的價格陷阱之一。目前很多辦公家具電商企業通過各種“偽低價”手段令消費者上當受騙。每逢“315”、“雙十一”、“雙十二”、春節等節慶,不少辦公家具品牌均在網上給出優惠價格,另外還有免單、返現、抽獎等優惠力度,不少品牌更是給出2~3折的折扣力度,價格著實吸引人。
消費者沖著低價的誘餌去,結果并沒有嘗到實惠。除了消費者熟知的限量低價、“零元購”等噱頭外,有價無貨和虛構原價也是電商的通病之一,甚至在雙十一、雙十二等大促節點,部分商家提前拉升原價,再半價促銷。對此,天貓方面表示,促銷期間面向消費者設立虛高價格舉報綠色通道。一旦有消費者虛抬價格的交易投訴成立,商品將被清理出促銷活動。
除了低折扣、零元購,網購平臺上的“秒殺”越來越普遍。開展“秒殺”活動的網絡商家通常只愿意拿出很少的商品,有時甚至只有一件商品。雖然商品價格相當誘人,但由于數量少買者多,實際上無異于搶購。其實,隨著網購人數的增多,消費者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所謂的“秒殺”心動程度已不高。
“7天無理由退換貨”實施阻力大
2014年2月13日,工商總局公布了《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其中有一條“7天無理由退換貨”條款,被很多網購族看成是給了顆“網購后悔藥”。如今,新消法實施至今3年,辦公家具行業的執行情況究竟如何呢?記者調查發現,非定制的辦公家具和家裝主材品類的網店頁面中基本都標注了“7天無理由退換貨”的服務。但與客服的實際交談中,兩家辦公家具品牌以大件商品為由拒絕了退換。
一對一服務的定制辦公家具產品無法退還是符合規定的,但對于成品辦公家具來說,退換依然困難的原因就在于有很多不成文的規定:例如退貨產品不能影響二次銷售,而辦公家具產品屬于體驗消費,在沒有使用的情況下其實很難發現問題;其次,床、沙發等大件物品由于移動困難,消費者購買時品牌基本上都提供了免費到家安裝的服務。但如果需要退換,消費者不僅要自己擔負運費還要自己拆成零件,打包配送,一個不小心說不定就影響到二次銷售了。
開拓電商渠道,辦公家具企業似乎也患上了電商領域的通病,不管是在虛假促銷的誘惑下,還是在退換貨的壓力下,辦公家具企業的電商之路都亟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