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4日是中國股票投資者最難忘記的日子,中國熔斷機制實行的第一天出現深度下跌,之后多次熔斷,證監會[微博]很快提出停止熔斷。市場風險給投資者了上一堂記憶深刻的投資風險課。
滬指已經超過2008年10月,創下了月度跌幅歷史之最。截至2016年1月28日收盤,1月份滬指累計下跌24.96%,而自從A股實行漲跌幅限制以來, 此前的月度跌幅紀錄是由2008年10月份保持的24.63%。
李先生在商界打拼二十多年,市場風云變幻對于身經百戰李先生而言并未傷及資產根底,面對投資市場出現這樣20%左右的跌幅尚能靜心度過,其源于正確的投資理念——家庭財富先保本再投資。
李先生今年47歲,是一位企業家,有一處廠房生產產品,又有十多處代理銷售產品公司。李太太今年44歲與李先生共同創造經營這家企業和公司,家有一子今年19歲在攻讀大學。雙方父母各自居住,均有退休養老金,衣食無憂。
家庭收支財務狀況
李先生作為企業和公司法人,年薪金收入為48萬元、年終獎24萬元。李太太作為企業和公司副總年薪金收入36萬元,年終獎18萬元。目前居住市區三室二廳房價320 萬元,另有汽車二輛價值86萬元,2015年年初賬面是現金8萬元、活期12萬元、定期存款120萬元、國債80萬、理財200萬元、股票100萬元。
李先生一家三口每年生活支出12萬元,雙親均與雙方兄弟姐妹共同生活。李先生夫妻因忙碌企業經營陪伴盡孝時間少,除贍養費外每年給雙親8萬元,又增給雙方盡心兄弟姐妹補貼花銷4萬,兒子每年教育費用4萬元、一家三口每年繳納三份保費共計12萬元,家庭醫療備用金4萬元,家庭旅游費用需要4萬元,每年車位物業費4萬元。
家庭財務狀況診斷
李先生家庭財務狀況屬于低風險、無負債,家庭收支年結余資金占比58.73%,家庭可投資的資金充裕,儲備增值資產較好。
根據家庭資產負債表和家庭年收支平衡表,李先生夫妻年收入是家庭年支出的兩倍多,同時可以看到支出資金52萬的四分法則,即生活費用差一萬占總支出四分之一,贍養費用、三人保費、均差一萬占總支出四分之一,其他四個項目合計占總支出四分之一并多出四萬。
可以看出,李先生支出資金安排均勻合理,資金使用還體現出中國人盡孝善、行兄弟姐妹和睦的親情之重。保險費占比充分體現出家庭責任與家人彼此關愛,重要一點生活費用支出看出節儉,是夫妻年收入十分之一,不因財源豐腴而奢侈。每年結余資金可充分再投資儲備增值。
從李先生家庭資產負債表數據分析可知,房產和汽車自用性資產占比43.84%,少于總資產一半,屬于合理范圍。流動性資產緊急備用現金8萬,尚可應對急用。活期存款12萬用于四位老人日常所需,可隨時提取。
定期存款120萬是活期存款的十倍,這筆款項用于家中老人住院治療儲備。國債80萬為兒子大學費用和畢業后深造支付教育資金。理財產品200萬是李先生夫妻共同儲備養老資金,股票100萬是博弈市場獲利資金,合理控制股票100萬資金,是目前家庭投資性資產合計的五分之一,屬于合理投資范圍。
2016年理財規劃設計
再次調整流動性資產
目前在維持20萬家庭流動性資產的基礎上,增加的4萬元資金是從家庭年收支結余74萬中提取出來的,建議投資貨幣基金,如此一來,8萬元現金和這筆資金正好成為一年家庭生活費用。未來逐漸增加4萬存入貨幣基金,以應對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生活費用一定留存充足。12萬元活期建議維持不動,畢竟老年人身體狀況不可預知,一旦遇事需要資金可以隨用隨取,專款專用是較好的理財方式。
家庭保障類資金安排
人們對于“理財保本”這一詞語的理解,普遍是認為資金安全即保本,這是從理財投資角度看待保本,從人生角度看保本,應該理解為人才是最大的“本”,如果不把人這個“本”保住保好,專注于金錢保本,便本末倒置。我們知曉保險最大的作用是“可以防止生活被改變”,因此按照家庭年收支狀況合理配置保險保障,避免過多的投保費用影響家庭正常生活費用支出。
盤點一下李先生目前家庭三人保險保障重大疾病險種情況,按照通常保險規律考慮一個人重大疾病額度,推算出來在100~120萬元,12萬元期繳保費已滿足這一需求提供足夠保障。每年用并不太多的家庭資金,來保障風險出現時的家庭財產狀況,避免因病變貧影響正常生活。
鑒于目前三口人年期繳保險產品為重大疾病和意外保障,保險金額適合可無需加大這方面的投資。鑒于目前銀行機構的銀保產品收益好于理財產品,3 ~5年的銀保產 品有一個好處,一旦急需資金可做保單質押貸款,以解資金使用燃眉之急,體現出其靈活性。保險期限為中長期,同時兼有人身保障,屬于以小搏大的投資方式,即存放3~5年期間有較好于定期存款收益和高于投保費用1~2倍的人身保障。銀保財險除了收益還保障家庭火災險、地震險。李先生分別投入資金,財產保險因保額有封頂10萬,故而此項投資每年不高于10萬,以三年為一個循環周期,其他銀保產品沒有保額封頂,可以多投保,留住這兩項資金是為李先生夫妻養老金做準備。每年50萬元投入,10萬元投財產保險,40萬元分別為各自名下20萬元,互為被保險人,受益人為對方和孩子。積累十年會有五百多萬資金。
家庭固定收益理財計劃
從目前家庭資產中看到,李先生定期存款120萬元是給四位老人準備,國債80萬元是兒子的教育費用,這兩項投資不需要再調整可繼續維持原狀。鑒于現實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逐步下行,有兩種布局途徑:一是理財產品期限不再以三個月為運作周期,可以投資半年、一年理財產品。二是選擇銀保一年保險產品收益與理財不分伯仲,優于理財產品是資金不存在閑置時間。
李先生思慮再三選擇兩個途徑各投入100萬元,等待一兩年資金回籠后,依據市場行情再做調整。
投資黃金和外匯家庭儲備
黃金一直是被世人公認的避險投資標的,實物黃金看得見,摸得著。一旦急需現金可通過銀行贖回變現,李先生從每年收支結余資金中提出 10萬元購買黃金。十年后家中會有 100萬實物黃金。外匯業務是依據家庭國外出游換匯,可從每年投資利息收入資金去應對換匯資金使用。
權益類股票投資安排
李先生家庭資產中股票投資 100萬元,因以企業經營公司銷售為每天工作主線,無法每天關注市場行情操作股票投資,而是依據市場行情去做重點關注,一年只會抓住兩次操作時機,股票處于中長期持有運作方式。2015 年 12 月 30 日,李先生把持有股票清盤出局,往年也是如此,年底清賬,等待春節過后,靜下心來選擇股票投資方向,等待九月底看到收益,會清空股票。其他時間段持有或關注,擇機進入股市。
因此 2016 年新年伊始出現市場大跌,對于李先生而言毫發未損,不僅如此,還給李先生留出下跌 20% 的市場低位入市空間。即使資金入市后繼續下跌,這筆 100 萬資金出現虧損,對李先生正常生活影響有限。
李先生把10 萬元家庭年結余資金留作股票投資備用金,每年增資 10萬元,十年股票資金 200 萬元,可用來市場低位增倉使用。李先生投資股市心得 :進入股市的資金如同釀造陳年美酒,不急于打開即經常換手換股票,而是醞釀一段時間到季節才打開品嘗,即清空股票獲利了結,落袋為安使用贏利資金過節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