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電動車行業發展正呈現一片繁榮似錦的前景,可謂正當好時候。與此同時,不少電動車企業嘗試通過資本力量實現產能擴張目標,面對這樣的趨勢,不少行業人士提出警示,“急躁冒進是大忌”,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換擋期,電動車企業不能被理想化的發展藍圖所迷惑。
想要贏未來 電動車品牌提升綜合實力是關鍵(圖片來源網絡)
競爭殘酷 電動車企業要打基礎練“內功”
在業內看來,2017年,只有真正擁有內功、又謹慎踏實的電動車企業才值得銷售商的青睞。在內功方面,主要看品牌價值、品牌宣傳策劃水平、產品設計水平、銷售培訓系統、產品質量控制能力、生產效率、管理團隊、成本控制能力諸方面,如果在這些方面都能打高分,則這樣的企業擁有未來的發展潛力;如果在這些方面存在嚴重缺陷,未來的殘酷競爭中,他們會逐漸出局。
檢驗電動車企業的內功,最主要的是看品牌價值、品牌宣傳策劃水平和產品設計水平。這些看似軟的生產力要素,未來會成為最強悍的競爭力。那些只注重企業生產硬件的觀念已經過時了。
把握發展節奏 電動車企業謀轉型提升軟實力
與此同時,即使擁有了強大的內功,如果企業仍然熱衷于提出宏大的發展計劃,這樣的企業也要小心。在未來數年,即使有些企業會實現快速發展,但是這應該不會是全行業的大概率事件。對于多數電動車企業而言,都會生存于企業的轉型狀態中——從注重硬實力建設時代向注重軟實力時代過渡。
簡而言之,未來的電動車行業,會跟公眾說話、會設計、會聚合團隊力量向一個目標前進的企業,會遠勝于擁有龐大廠房、先進設備的企業。而發展節奏錯誤的企業——在錯誤的時間,選擇錯誤的發展速度的企業,一定會遭遇市場的迎頭痛擊,無論它的素質有多么優秀,都會失敗得很難看。
總之,在當前中國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電動車企業需要理性而為,謹慎前行。先從各個方面打好基礎,提升綜合實力才最為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