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代
年代指家具生產的時期,不同時期特征不同,也就有著迥異的藝術價值。所以“年代”是古典家具最主要的價值標準,物以稀為貴是中國古典家具有增值潛力的重要原因。古典家具制作年代越久遠,存世量越少,價格自然也就越昂貴。
材 質
收藏界對古典家具的材質通常簡稱為:“一黃”、“二黑”、“三紅”、“四白”。黃即黃花梨,黑即紫檀木,紅即老紅木等,白即櫸木等其他材質的木材。前三種家具均為硬木家具,在中國傳統社會里是富戶大室才使用得起的家具。后一種家具大多為其他材質制成,在普通百姓家里常能看到。明清家具常選材質有紫檀、黃花梨、老紅木、烏木、鸂鶒木和鐵力木,用這類材料制成的家具歷來被公認為古典家具收藏的上品。
工 藝
所謂工藝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家具的結構與造型,二是家具表面的裝飾工藝,例如雕刻、鑲嵌、打磨等。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的“品”與“病”》中,提出家具造型的“十六品”和“八病”。“十六品”是簡練、淳樸、厚拙、凝厚、雄偉、圓渾、沉穆、濃華、文綺、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瓏、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瑣、贅復、臃腫、滯郁、纖巧、悖謬、失位、俚俗。這是收藏界公認的品評標準。工藝的水平主要可從結構的合理性、榫卯的精密程度、雕刻的功夫等方面考察。
榫卯結構
中國傳統家具素以結構合理著稱,但在不少實例中,依然有著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即使是家具制作技藝達到頂峰時期制作的明式家具,也不例外。造型是否順應木性,榫卯相交處是否密合,有都可反映制作前對木材干燥處理是否草率。
功 能
不同的房舍有不同類型的家具,其用途與功能也各不相同。收藏界一般將家具分為廳堂家具、書齋家具與臥房家具。其中藝術價值最高的是廳堂家具,因為這是古人裝點門面的擺設,理所當然要講究。其次是書齋家具,由于讀書人的參與,使它的文化氣息十分濃厚,藝術價值也更高。臥室家具最初因為它們藏于內房,以實用性居上。除上述三類外,還有一類“閨房家具”。此類家具是古代大戶人家的***用家具,有些很有價值,例如“貴妃榻”、“香幾”、“琴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