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我們已經進入數據驅動的新時代,數據、數字和人力、物力、貨幣、能源一樣,成為企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素資源。盡管如此,仍有大量數據還沉睡在政府、企業、個人手中,數據的共享、開放和應用程度還遠遠不夠。
作為連續十五年參加全國兩會的政協委員,張近東在今年提交的兩會提案中,將大數據的發展建設列為建言獻策的重點方向之一,在其計劃提交的《共建社會化數據體系發展數字化市場經濟》提案中,張近東建議,成立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頂層設計,引導全社會實現數據開放共享,并完善管理環節,實現數據價值挖掘與信息保護的健全機制,在大數據時代的國際競逐中占領制高點。
政企共建社會化數據體系發展數字化市場經濟
目前,由于數據來源的多樣,政府和企業間各自擁有的數據資源缺乏整合與聯通,信息孤島、數據壁壘現象仍然嚴重,導致數據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無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利用,企業在數據信息獲取和使用上成本高昂。例如,僅小額信貸發放過程中的身份驗證環節,很多企業每年就要花費百萬級甚至千萬級的費用。
張近東在提案中建議,建立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頂層設計,引導全社會實現數據開放共享。政府作為數據開放共享的主體,引導企業接入大數據平臺,從制度層面,規范數據的采集、加工、流通和應用等全鏈條,保證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準確性,通過標準和規范的制定,提高全社會數據的利用效率,讓企業更好地實踐用數據服務大眾。與此同時,張近東表示,要進一步的鼓勵基于數據開發的大眾創業,引導開放數據應用為社會民生服務,形成應用數據大眾創業的局面。
構建防護技術體系加重信息泄露行為處罰力度
去年,中國互聯網協會數據報告顯示,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被泄露過,63.4%的網民個人網上活動信息被泄露過,網民因個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詐騙信息等現象導致總體損失約805億元。伴隨著大數據產業的發展,用戶數據泄露現象進一步惡化,個人信息安全形勢嚴峻。
張近東在其提案中提出,要進一步制定數據開放共享配套法規、安全配套標準,構建防護技術體系,確保數據安全。根據不同企業等級,制定相應法規、管理條例,強制要求相應等級企業參照國家相應標準,采取符合其等級的技術和管理規范,并保證其在信息保護方面的經費投入與其信息數量、敏感度匹配。
此外,張近東認為,要針對信息泄漏及轉賣信息人員加強處罰,目前信息泄漏源頭環節相對廉價,每條僅為1元不到至10元不等,僅從涉案金額來看往往不高,且最高處罰則僅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無法形成有效制約,因此建議以信息泄漏及信息轉賣數量作為界定標準,提升處罰刑期上限,遏制整個信息泄露鏈條的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