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2017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發布。據了解,該調研報告由同方全球人壽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聯合發布,至今已五年。據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是6.31,較2016年的歷史地位6.04有所回升,重回2014年的水平。居民退休準備指數今年回升的主因是居民在退休責任意識、財務規劃認知水平、財務問題理解能力等方面得分的小幅上升。
當天,與會嘉賓多是相關領域的資深人士,各位嘉賓在主旨演講和論壇環節均分享了自己的觀點。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表示,居民、政府、雇主、金融機構應多方發力。其中,居民應重視未來的養老責任,更理性地分析自身和家庭的基本情況,及時為退休生活做好有針對性的準備;政府應穩定經濟增長,給予更多的政策引導,加強金融教育力度,完善相關行業法律制度建設;雇主應提高對雇員的責任意識,在參與好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同時,努力建立雇主與員工共同繳費的企業年金制度;而金融機構應針對不同人群靈活設計或匹配對應的金融產品,推出不同的增值保障服務,促進居民主動咨詢購買金融產品。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則提出“長壽時代”已經來臨,長壽風險和應對的準備嚴重不足的矛盾,或構成未來老齡社會下的一個重大風險。黨俊武表示:“應對長壽風險首先應樹立應對長壽風險的意識,其次要加強頂層設計,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一項基本國策,同時研究制訂新兩步走戰略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中長期規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體制機制層面,要通過基本國策調動政府、市場和社會三大部門共同行動。”他認為退休準備應成為新的國民責任,而不是一個簡單的號召,并呼吁把退休準備的時點提前。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CAFF50)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表示,要***供需不平衡的老齡化高原,離不開建立健全以“養老金金融”、“養老產業金融”和“養老服務金融”為核心的養老金融體系。要建立均衡發展,政府、企業和個人責任共擔的中國特色三支柱養老金體系;從供給和需求兩側入手完善養老產業金融;并完善養老服務金融政策,優化養老服務金融發展路徑,營造良好行業環境,促進養老服務金融健康發展。
中國保險學會副秘書長馮占軍表示,保險業與老齡事業具有天然協同關系,且擁有大量長期性、穩定性可運用保險資金,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源,具有扶危濟困、關愛民生的行業情懷,因而在推動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構建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助理兼首席人力資源及行政官王前進在論壇上表示:“國家深化醫療體制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戰略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新形式促進了商業保險和醫療、健康以及養老機構的深度合作”。 同方全球人壽探索以“輕資產”的模式提供全面的個人養老解決方案。在豐富養老保險產品的同時,前端以保險產品和養老服務互動結合、后端資金為養老服務和產業提供優質資金支持等方式,為客戶提供保險、醫療和養老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將是公司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
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助理兼首席團險事業執行官兼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彭勃在其主旨演講中也表示:“若以商業保險為核心,鏈接養老服務相關的醫藥和器材、養老住宅、健康管理和護理服務,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養老生態圈。同方全球人壽的養老探索致力于打造開放的養老生態圈,引入專業服務機構優勢互補,實現醫養保結合的一站式養老解決方案。同方全球人壽‘醫養保’相結合試點推出了基于‘養老公寓’、‘養老社區’、‘養老機構’三種模式的養老解決方案。這其中各個合作方各司其職:保險公司提供年金險、長期護理險、健康險、財富管理等專業保險產品,為客戶提供養老財務解決方案;醫療健康和護理服務機構提供標準、專業的健康管理及養老護理服務;而地產開發商則專注提供養老社區、養老公寓、養老院等重資產,為客戶提供適老化的養老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