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是自然的瑰寶,奇妙美觀,在建筑上被廣泛的運用,然而在觀賞性上天然石材也有獨特的優勢。明清兩代,大理石畫作為賞石新開發的重要品種得到了大力推廣,并從其觀賞價值進而發掘出了其實用價值,成為了古典家具的一種重要裝飾元素。大理石就這樣進入了人們的生活。故宮景仁宮景仁門內明代云石大座屏背部。
唐代以前,關于云石的文獻記載很少,宋代的歐陽修、蘇東坡雖多有佳詩題于石屏,但這些石屏都是河南虢石,非真正云石。
元代時,雖也有“磷磷石屏上,濃淡樹中分”之詩,但真正流傳到我國北方,并傳至***,卻是明代以后的事。
明清時期,是大理石文化的鼎盛時期,大理石作為上貢朝庭之貢品,士大夫達官顯貴以家中擺有大理石屏風為榮,大理石一時成為達官貴人身份的象征,而倍受玩家寵愛。
在晚明時期。包括著名鑒賞家如文震亨、陳繼儒、李日華等,都對大理石畫有著高度的評價,并予以品評高下。
如文震亨稱:“大理石,出滇中,白若玉、黑若墨者為貴。白微帶青,黑微帶灰者,皆下品。但得舊石,天成山水云煙如米家山,此為無上佳品。”可見古人對天然大理石紋路的喜愛。
大理石能奇跡般地將大千世界萬種景象,融匯和凝結其中,仿佛是請大自然鬼斧神工盡情的雕琢著。
大理石的花紋能呈現出人間萬物,懸巖飛瀑,飛禽走獸,奇花異草,大千世界盡收在大理石中,其神韻遠之超出人類的思維想象,“蒼山韻風月,奇石吐云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