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體溫計由溫度傳感器,液晶顯示器,紐扣電池,專用集成電路及其他電子元器件組成。能快速準確地測量人體體溫,與傳統的水銀玻璃體溫計相比,具有讀數方便,測量時間短,測量精度高,能記憶并有蜂鳴提示的優點,尤其是電子體溫計不含水銀,對人體及周圍環境無害,特別適合于家庭,醫院等場合使用。
統計數據表顯示,2020年以來國內體溫計需求量明顯增加。2015年我國電子體溫計行業市場規模為13.32億元,較2014年同期增長14.33%;2016年我國電子體溫計行業市場規模為15.43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15.86%。預計到2022年我國電子體溫計行業市場規模大約為29億元。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體溫計相關企業1.37萬家。今年的疫情催生了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前三季度共新注冊體溫計相關企業1170家,同比增長88.4%,其中三季度新注冊181家。此外,全行業84%的企業注冊資本低于500萬。
從企業注冊資本分布來看,企查查數據顯示,注冊資本在100萬以內的體溫計企業數量最多,有9000多家,占比企業總量的66%。注冊資本在500萬以上的體溫計企業數量最少,共2192家,占比企業總量的16%?傮w來看,84%的企業注冊資本低于500萬。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報告《2022-2027年中國電子體溫計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近十年以來,電子體溫計產品行業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有分析指出,電子體溫計這個環保電子產品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嶄新時期,同時帶給這些醫療企業巨大商機。根據測溫儀行業概括及現狀數據顯示,2016~2020年間,我國手持紅外測溫儀產量穩步提升,2020年產量達到30萬臺。預計2021年產量可達到65萬臺。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增強、市場需求釋放等因素影響,測溫儀行業迎來發展機遇,企業加快布局。目前,國內的測溫儀制造企業較為分散,除了魚躍醫療、倍爾康、平安好醫生等部分國產品牌以外,其他的廠商主要做的是貼牌代工。此外,市場中進口的國外品牌測溫儀占比也不小。未來,國內測溫儀品牌應該提升質量、加強企業競爭力,同時也將有更多醫療器械企業、可穿戴設備企業等入局研發生產測溫儀,測溫儀國產化將加強。
醫療電子擁有巨大發展潛力
醫療電子是醫療器械行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以現代電子技術、半導體技術為基礎,是同時將醫學、機械、物理、生物醫學、新器件、新材料等多學科交叉,應用于醫療研究、臨床診斷、治療、生化分析、監護、康復保健等領域的設備及系統。近年來發展火熱的智慧醫療、移動醫療、遠程醫療等均為基于醫療電子產品和服務的醫療新模式,其大部分內容均劃為醫療電子產業范疇。
目前中國醫療電子產業還處于吸收創新發展階段,自主創新醫療電子品牌產品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健康直接相關的醫藥行業呈現出快速增長勢頭。新的醫療技術、醫療電子、醫藥產品層出不窮,醫藥行業市場規模日益擴大。其中,醫療電子是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全球市場需求進一步加快了中國醫療電子行業對外貿易的增長。
2016年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相關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其中包括夯實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基礎,全面深化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規范和推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保障體系建設。2016年9月19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推動支持并加強智能穿戴設備、智能醫療健康設備的有效供給,加強智能硬件核心關鍵技術創新,推動健康養老、醫療領域智能化的提升。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